【编者按】10月18日,《烟台日报》05版整版刊发《不忘北大清华援建初心,不负烟台人民深情厚望——烟台大学扎根烟台建设高水平大学40年发展纪实》,深度报道烟台大学40年来植根齐鲁文化沃土、传承北大清华基因、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勇担教育强国使命的奋进故事。
黄海潮涌,东方风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地处胶东半岛的烟台入列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成为山东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但当地薄弱的高等教育制约着对外开放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在此创办一所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优化山东乃至全国高等教育发展布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成为萦绕在各级领导以及烟台人民心头的共同愿望。
1984年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到烟台视察,时任烟台市委书记王济夫汇报了创办一所综合性大学的构想,万里当即表示支持:“就叫烟台大学,你们烟台需要什么系就设什么系,你们山东实验一下,闯出一个新局面,创出一个新模式。”随后,万里在人民大会堂召集教育部、山东省和烟台市主要负责同志专题研究创建烟台大学事宜,决定要把烟台大学建成全国一流的高水平大学,由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共同援建,并指定全国人大常委、教育部原党组书记张承先同志担任名誉校长。自此,在中央领导直接关怀指导下,教育部与省、市党委政府鼎力支持,北大清华携手援建,烟台人民集资筹建,烟台大学应运而生。
1984年7月1日,烟台大学在烟台市东郊校址建设地莫基。前排左起:时任烟台市委书记王济夫,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承先,时任山东省委书记兼省长梁步庭,烟台大学拟任校长沈克琦,时任北京大学顾问王路宾,时任山东省委副书记陆懋曾
烟台大学首届领导班子与时任烟台市委书记王济夫合影。左起:邱殿辅、杨春洗、王济夫、杜建寰、沈克琦、王义端、钱振为
从诞生在改革开放春风里,到航行在跨世纪浪潮中,再到奋进在新时代征程上,烟台大学40年来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之路,历经了三个主要发展时期:
从1984年到1990年,这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携手支援烟台大学创建,奠定学校高起点办学基础的历史发展时期。在此期间,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分别负责了烟大的文理科建设和工科建设,先后选派33名(含兼职5名)干部教师担任烟大校、系、处领导干部,70余名骨干教师来烟大授课。建校初期的校领导班子中有5位来自北大、清华,其中,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原副校长沈克琦任校长,清华大学党委委员、热能工程系党委书记杜建寰任党委书记,11个系的系主任全部来自两校。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建校初期高水平师资匮乏的难题,两校还先后举办了11个研究生委托培养班,有154人留校任教,成为烟大教学、科研和管理的中坚力量。此外,两校还对烟台大学的校园规划建设、图书文献资料、教学科研仪器、对外学术交流等给予了全方位的无私支援,来自两校的优秀基因和强劲力量全面深入地植入到这所新生大学的血脉中,使其自诞生之日起,就胸怀建成高水平大学的志向与底气。经过6年的快速发展,到1990年两校直接援建结束时,烟台大学已成长为一所拥有文、理、工、经、法等12个系、27个本专科专业、3000多名在校生、近1000名教职工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1990年8月7日,山东省教委、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签署《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继续支援烟台大学协议书》
从1991年到2011年,这是烟台大学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全面跃升,锚定高水平大学建设方向的历史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烟台大学积极响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面向21世纪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形势变化,抢抓发展机遇,深化教育改革,拓增学科专业,扩大招生规模,推进校园二期建设,实施人才强校工程,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提升服务地方能力,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并着力强化学科建设,实现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重要突破,锚定了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方向。经过这二十年的发展,烟台大学已拥有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专任教师1165人,设有22个学院(部)、31个研究院所、55个本科专业、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涵盖文、理、工、法、农、医、经、管、教等9个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2.8万余人,生源覆盖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从2012年至今并仍在延续,这是烟台大学发展内涵与办学特色持续深化,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历史发展时期。2012年以来,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烟台大学牢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精准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锚定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不断加强综合改革,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着力强化内涵建设,贯彻落实“一二三”战略部署和“五个坚持”工作要求,持续深化校城融通、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九项工程,开辟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19年8月2日,山东省教育厅与烟合市人民政府签约共建烟台大学
如今,风华正茂的烟台大学已跻身山东省“强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形成了主校区、南校区、八角湾校区“一校三区”办学格局,成功实现学科建设历史性重大突破,填补了烟台这座万亿新城省属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空白。现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等组成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设有23个学院、66个研究院所、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2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法、农、医、经、管、教、艺10个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本、硕、博及留学生3万余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4万余人,生源跨我国内地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拥有分子药理和药物评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和省级重大科研平台43个,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工程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3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专利金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230余项,连续两届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主体赛特等奖。其中,民商法研究团队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编纂;“碳四分离技术”已成功转让包括山东裕龙石化有限公司在内的50家大型石化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5%;分子药理和药物评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团队主持研发的多款中枢神经创新药物在海内外成功上市,在高难度的中枢神经系统治疗药物研发领域站在了世界前沿;学校参与研制的首颗“天算星座”主星发射升空,“天算星座”首个地面站落子烟台大学。学校按照“专业对接地方、智库引领地方、科技服务地方、人才支撑地方”实施路径,与知名高新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学院,与国内顶尖科研院所共建科研服务平台,与地方产业发展联姻,百名博士服务烟台“作答”产教融合答卷,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产学研一体化高端科教园区,校企合作成果获评全国校企合作典型案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与广度持续拓展。学校赓续传承胶东红色文化基因,打造烟大精神文化谱系,举办超过400期的“北大清华两校名师讲堂”,这已成为烟大师生引以为傲的文化名片。学校与37个国家和地区的170多所院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40年来,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了20万名优秀人才,涌现出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一大批栋梁之材。
烟台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郝曙光表示,40年来,学校的每一步发展,都是一代代烟大人心血和智慧的结晶,都寄托着胶东人民的殷切期待,承载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山东省、烟台市和社会各界及广大校友的鼎力支持与深情厚爱。
烟台大学主校区全貌
烟台大学开发区科教园区
今年是烟台大学建校40周年。40年来,一代代烟大人用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探索了“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教育命题。这40年,是矢志不渝锚定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高起点塑造优势与特色的40年,是坚定选择校城融通和产教融合路径、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40年,是以广阔视野持续扩大“朋友圈”影响、卓有成效加快国际化步伐的40年,是保持战略定力下力气解决问题短板、深化综合改革激发活力的40年。在北大、清华携手援建所奠定的高起点办学基础上,烟台大学植根齐鲁文化沃土、传承北大清华基因,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勇担教育强国使命。“海纳百川、敢为人先”是烟台大学最核心、最宝贵、最深层的底蕴所在,是学校的重要特质。
40年来,烟台大学持续凝练砥砺初心的特色。当年烟台人民集资兴办烟大,初衷就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与人才支持。学校主动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地方重点产业、行业关键技术、民生重大课题及社会迫切需求,坚持与区域发展共融、与城市发展共进,以贡献求支持,以服务凝特色,具有烟大特色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不断提高,山东省“强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40年来,烟台大学始终恪守开放合作的本色。学校诞生在对外开放大潮中,干部职工来自五湖四海,开放包容,展现出博大胸襟与宽广视野。学校积极整合学校内外的人才资源、学科资源,构建起基础与应用相互促进、文理工多学科相互支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学术视野兼容并包,校城融通、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国际交流持续深化,不断开创学校开放合作的新局面。
40年来,烟台大学努力打磨勇于创新的底色。从万里同志“建成一个全国的带头改革的好大学”到李鹏同志“以改革精神博采众长,把烟台大学建设成为一所新型的社会主义大学”,都强调:闯出新局面、创出新模式。学校聚焦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以前瞻性、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的改革举措来破解发展难题、突破制约瓶颈,不断谱写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40年来,烟台大学不断提升追求卓越的亮色。建校之初,万里同志就要求把烟台大学“建成高水平大学”。北大、清华两校长期共同援建的独特优势,夯实了学校高起点办学、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学校历届党委带领广大师生员工接续奋斗,始终保持劲头足、势头好的发展态势,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国内外影响力持续增强。
百川流聚,乃成江海;千帆竞发,敢为者先,在这片朝气蓬勃的沃土上,“强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盎然生机正在跃动,“争一流”高质量发展的奋进活力正在迸发。
烟台大学党委书记卢国强表示,新时代新征程,全体烟大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烟大特质、烟大品质、烟大气质,贯彻落实学校“一五八一”总体部署,持续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与综合实力,为加快建成特色鲜明、开放创新、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而团结奋斗。
韶华与共四十载,奋楫笃行向未来。诞生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的烟台大学,将始终与时代同呼吸、与祖国共奋进,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伟大征程中续写新的华章!
(本文原载于2024年10月18日《烟台日报》05版)
报道链接:https://www.shm.com.cn/szb/ytrb/paper/pc/layout/202410/18/node_RB05.html
来稿时间:10月18日 审核:亓健生 责任编辑:孙艳 侯玉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