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大记忆

当前位置: 首页 - 烟大记忆 - 正文

永不磨灭的印象

浏览量:时间:2011-03-10

我们与张老结识是在1984年6月,当时张老亲自到北大、清华来向我们下达组建烟台大学的任务和要求。张老说去年(1983年)万里、胡启立同志去烟台视察,烟台是中央确定的沿海开放城市,烟台市委书记王济夫同志提出烟台需要建立一所大学以提高烟台的文化基础,烟台准备集资8100万元(当时烟台有810万人口,每人集资10元)作为校舍基建费用,申请中央批准建立并给予支持。万里、启立同志颇为赞许这种地方集资办学的精神。1984年全国人代会期间,万里同志召集山东省、教育部、烟台市负责同志开会布置组建烟台大学的任务,万里同志指示说:要建就建一所高质量的大学,让山东省委与教育部负责,指派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全面支援建校,并指定承先同志牵头领导,当时张老已年近古稀,他以旺盛的创业精神和进取意志,接受了这个任务,令我们十分感动,也使我们克服了畏难情绪,坚定了我们办好烟台大学的信心。

我们在山东省和张老关怀领导下的建校过程中,深深感受到张老的革命进取和改革创新精神。张老提出不要局限于已有的教育经验,要勇于创新,要改革教育中的弊端,比如毕业生的包分配制度,要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要改革教学计划过死的弊病,实行学分制、选课制。要吸取学习苏联文理分校的教训,建立综合性大学等等。一般讲,老人易于保守,可是古稀之年的张老,思维如此清晰敏锐领先,如此没有框框,令我们十分敬佩,也受到很大教育。

张老在烟大建设中还突出指出,烟台大学要为地方服务,为烟台和山东培养人才,为烟台和山东社会发展服务。不要照搬北大、清华的经验,要结合烟台和山东的实际办学,满足地方的需要。张老是一位教育家,有长期丰富的教育经验,他知道创办一所大学是有许多困难的,所以他在烟大开学后第一次全校教师大会的讲话中就提出“创业维艰”,鼓励大家勇于克服困难,积极创业。张老年迈体弱,仍然勇于承担中央给他的如此重任,毫不畏难,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张老在烟大建设中不仅给予了思想、政策指导,还亲自帮助解决了许多具体问题。如:1984年烟大筹建会议要求烟大1985年就招生,根据教学计划,新生进校后第一学期就要开设物理化学等实验课。实验楼建造由烟台集资,实验设备则需由中央拨款。经张老亲自向万里同志申报并多方联系,从中央迅速拨下2000万元设备费,及时解决了实验设备购置问题。在建校过程中,由于威海独立设市,烟大基建经费出现缺口,此问题我们难以解决,张老又亲自出面与当时省委书记梁步庭同志协商补足了缺口。为了解决烟大青年教师的来源问题,张老又与当时教育部长何东昌同志商议决定采取特殊措施,经国家计委和教育部特批北大、清华为烟大举办定向的研究生班,总数为200名。毕业后到烟大或山东其它高校工作,部分毕业生由烟大派送北大、清华继续攻读硕士学位。这对迅速提高烟大青年教师水平起了很大作用。这些关键问题都是张老亲自出面解决的。当时我们都说:张老是在关键时刻解决关键问题。

张老平易近人,对待下级像一个和蔼可亲的长辈。他没有特殊爱好,平日连电视节目都很少看。他一生勤奋工作,勤奋学习;他生活简朴,衣食普通,家务很多都是自己或家人做。张老的夫人朱老80多岁了,还自己铲煤烧锅炉。张老生病住院,朱老也已近90高龄,一连5年日夜陪住在医院,相濡以沫,令人感动。他们不仅在工作中,也在家庭中充分体现了我国优良的道德风范和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

张老走了。他留下的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实事求是、不畏困难的精神以及办好教育的许多指导思想将成为烟台大学的精神财富,将激励着每个烟大人的成长。

Copyright © 烟台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